说到关于一季度,东三省经济“齐步向前,罕见跑赢全国”,原因是啥呢?和一些东北疫情后经济这类的相关题,总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接下来让小编为大家讲解。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北京等大部分省份已正式公布2023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复苏步伐正在加快,许多省份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尤其是经常落后全国的东北三省,今年一季度居然“齐头并进,罕见跑赢全国”。其中,辽宁省经济同比增长47%,高出全国02个百分点;黑龙江经济增长51%,高出全国06个百分点。
一季度吉林省经济增长8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与***并列,在全国各省份中名列前茅。是什么原因让东北经济再次焕然一新?这一新的发展势头有何特点和不足?
首先是低基数效应,这是新冠疫情全大流行以来的“高频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遭遇突发事件,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大幅下滑,经济动能迅速衰退。
疫情平息后,国民经济各领域迅速回升,回到原来的发展轨道。比如英国在2022年也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导致投资、消费、外贸等部门大幅下滑,国民经济整体暴跌99%。
2021年,英国采取“与病共存”的策略,不再实施积极的防疫措施。投资、消费、外贸等多个领域再次回升,带动国民经济增长74%,再创历史新高。
美国、德国、印度、土耳其、巴西、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也是如此。我国经济2020年暴跌至22,2021年飙升至84;而湖北省2020年的下降和2021年的激增都是低基数效应的有效体现。
低基数效应当然也适用于东北三省。以吉林为例。2022年一季度暴跌79%,今年一季度上涨82——%。从两年累计或平均水平来看,吉林并不算突出。东北实际上是在拖国家的后腿。
2023年一季度东北三省整体经济增速超过全国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出现新亮点。
例如,吉林省经济发展报告提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2032辆和2677辆,碳纤维板块增长18倍;20万千瓦风电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已进入投产阶段,年产氢能力可达800万立方米,成为我国氢能重要示范基地。
还有辽宁省。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4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3%,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量增长218%。
一季度,辽宁省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70%,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83%,医疗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12倍……
如果说低基数效应只是让东北三省经济反弹回到原来的轨道,那么新产业、新业态的制造业和投资扩张则是“放大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动能、增强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支撑因素”。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首节,两人刚刚形成合力。
第三个驱动力来自中俄双边合作的加强
在地缘政治、利益交汇、两国高层领导、人文交流日益丰富的背景下,东北三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生给大家展示一些数据和近期的重要事件
今年一季度,中俄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387%;前两个月,中俄铁路货运量增长85%;中国饲料添加剂占俄罗斯进口市场85%,中国卡车对俄出口增长3倍。
两国还举办了“中小企业携手推动经贸快速发展”论坛。俄罗斯总统普京盛赞“中俄边境工程”,中国东北旅游发展规划获批,满洲里边境旅游先行区建设持续推进……
与低基数效应等短期激励相比,后两个因素才是真正的效益!中俄互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将继续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随着原油管道、东线天然气管道、通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等一批重大工程的顺利推进,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将受益于“两化”。两国强大的政治、经贸、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合作带来新机遇。
但这种动能也有缺点。
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人员净流出。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东北三省的人才和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其次,东北是我国主要耕地和粮食产区,是保障我国粮食自给战略的重要支撑。这就决定了东北三省“必须长期成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中心”,并要求它们牺牲“土地在货币市场中的作用”。潜在的附加值。
充分发挥东北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资生产部门和基地。鉴于此,国家还需要充分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补足东北地区,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东北三省缺乏核心城市,是唯一没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地区。国家中心城市是本地区城市群的核心主导城市。对全国具有引领、辐射、布局功能,能够吸引国家重大项目和投资。
对外,国家中心城市是促进文化、经贸、科技、教育等各领域交流的区域枢纽。加之东北地缘政治复杂,原本以我国东北三省为中心的东北亚经济圈至今尚未形成。本文由南生撰写。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关于一季度,东三省经济“齐步向前,罕见跑赢全国”,原因是啥呢?和东北疫情后经济这类的热门讨论话题已讲解完毕,各位网友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