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上关于北京新冠病例连续两周超过流感!这几点一定要了解!和一些北京疫情预计多久会结束的相关题,不少人都想知道,那接下来就让小编为你介绍一下吧!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每周疫情报告显示,自2023年第17周以来,COVID-19感染人数连续两周超过流感,重回法定传染病首位,5月1日至7日,北京市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超过1万例。
2023年第7周,流感病例数首次超过新冠病感染数,成为病例数最多的疾病。第17周,COVID-19感染超过流感,再次排名第一。
关于近期“双阳”,这6件事你需要了解
1我国COVID-19主要流行株已成为XBB系列突变株
“目前,我国新冠病主要流行株已转变为XBB系列突变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病研究所研究员陈曹在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构成受影响,我国新冠病主要流行株明显增多。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我国输入病例中,XBB系列突变株比例已达975例,与全XBB系列突变株比例基本一致。
2近期,不少人首次感染,患者以年轻人为主。
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居民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编辑反映,近期身边出现新型冠状病感染者。对此,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彤5月15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近期新型冠状病感染病例确实有所增加,而且大多数新的冠状病病例是首次感染。中阳病患者比例较低,患者以年轻人为主。
另一位医院呼吸科工作人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近期门诊感染新型冠状病的患者有所增加,包括首次感染的患者和二次感染的患者。“按比例来说,首次感染的人数较多。”
3近期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类人群
据福州日报报道,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近期福建省新冠疫情发展趋势与其他省份相似。一些地区的感染人数已经开始缓慢上升。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类人群未感染者、携带新冠病抗体者。免疫力下降的人和免疫缺陷的人。
4与“第一阳”相比,“第二阳”的症状相对较轻
与“原发阳性”患者相比,普通人群继发感染的症状相对较轻。北京一名二号感染者接受人民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前几天晚上8点左右,我在健身房锻炼完后骑着共享单车回家,北京气温下降了”那天晚上,路上刮了点风,回家后感觉喉咙有点不舒服,但是没有明显的疼痛感,晚上睡觉前感觉鼻子有点烧灼感,但是我没想太多,昨晚喉咙痛更厉害了,家里还有一些残留的抗原,检测结果是真的,是阳性。”
“不过这次总体比第一次轻很多,这次没有发烧,一个明显的症状是喉咙痛,然后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最后一次‘阳性’是在年底。”去年12月。回想起‘刀锋‘喉咙’和‘水泥鼻子’,这次相对轻松一些。”
5.COVID-19的治疗仍以退烧和缓解症状为主。
在治疗上,无论是“一阳”还是“二阳”,主要还是以降低高烧和缓解相关症状为主;注意多喝水、多休息;增加食物中优质蛋白质的比例,增强免疫力;之前家里存放的感冒药、退烧药等只要没有过期仍然可以使用;如果症状严重且无法缓解,则需要去医院诊治。
目前,COVID-19实行“B类、B管”,所以去医院治疗没有特殊要求。但一般来说,还是建议发烧患者去发热门诊就诊。如果其他症状比较明显,也可以根据症状到相应科室就诊。
李彤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提醒,继发性COVID-19感染一般较首次感染症状轻,但仍具有传染性。“需要提醒继发感染的患者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在家休息,避免感染其他人,并酌情使用一些非处方药来缓解症状。”
6这些重点人群需加强防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桂强认为,未感染者、老年人、未接种疫苗者、有基础疾病者是临床高度关注的人群和人群。需要密钥保护。这些人群应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播预防控制司研究员王利平表示,进入“乙类乙类”后,我国防控的目标是保障健康、预防重症,因此,对于重症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人、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手卫生,外出时佩戴口罩。前往人员密集、封闭环境等处
本文综合自
2023-05-16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北京疾病预防控制周报新冠病例超级流感连续两周重回第一》
2023-05-08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2023-05-16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发热门诊再次排队,多为首次感染,“两阳”症状较轻”
2023-05-16福州日报《“两阳”患者不断增加,专家劝您不要着急》
2023-05-17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三人两次感染COVID-19的自我报告症状相对缓解》
2023-05-16海峡都市报《“双阳”来了!福建专家一一解你的疑!》
2023-05-17健康中国《当前个人防护如何做好?》听听专家怎么说……”
本文对于北京新冠病例连续两周超过流感!这几点一定要了解!和北京疫情预计多久会结束的相关题已经解完毕,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