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如何造?网友这是月薪3500的我能看的吗……

对于在家如何造?网友这是月薪3500的我能看的吗……和出一本书需要多少的相关题,想必不少人都想了解,就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戴书熙,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教授,三年前开始在抖音上普及物理知识,成为一名认真的戴老师。他的视频总是充满“硬核”内容,谈论量子力学、芯片制造、黑洞等。

为了将看似困难的物理知识拆解,他以“如何制造”这样有趣的方式进行介绍,点燃了网友的兴趣,进一步深入讲解。目前,他已经发布了300多个视频,并进行了多次直播,获得了151万粉丝和687万点赞。

近日,抖音召开“公开课公开课”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知识内容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的支持计划。据介绍,已有932所双一流大学入驻抖音。过去一年,抖音大学直播课观看次数超过10亿次,平均每天28节课。抖音还发布了“抖音知识开放课程内容扶持计划”,向全国高校、教师、知识名人征集优质知识直播课程内容,并提供流量和运营支持。未来一个月,抖音将推出60余场“公开课”知识直播,10余位院士主讲,30余位文化名人、科学家加盟。

戴淑熙参加新闻发布会致辞环节。以下是他的完整分享

戴淑熙在发布会上分享科普故事

短视频更快更广地传播知识

大家好,我是戴书熙,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教授,也是抖音上的认真戴老师。对于我的昵称,可以理解为“我保护本性,我真正的核心是爱折腾”。

我从小就喜欢修补。高考前,我喜欢摆弄各种电子小玩意,比如制作一只光照到就会哭的小鸟,或者自己焊接一台收音机,所以我在申请志愿时选择了物理。上大学后,我的日常生活就是和同学一起在校园里“摆地摊”。我们搭建了一个棚子和一面小拉面旗,开始为路过的师生们修理东西。那是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我们收到的“作品”主要是广播。

除了这些,我还喜欢摆弄电脑。1999年,我所在的大学刚接入互联网时,我给实验室做了一个主页,更新了一些常用的信息或者小组会议通知。我还做了一个英文网站,介绍《三体》。现在想来,我的自媒体博主生涯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不幸的是,随着我的科研工作越来越忙,这个爱好被迫终止了。中科院博士毕业后,我出国攻读博士后,后来成为访学者。我现在是河南大学物理学教授。在全世界都陷入困境的那些年里,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从早到晚,有时基本上与世隔绝。

直到2014年,我才开始有了一点空闲,又开始做起了“博主”。起初,我在备课时,写了一些科普文章,发表在一些报刊杂志上,比如给中学生介绍爱因斯坦,或者告诉他们光是如何形成的。后来我发现在网上回物理相关的题也很有趣。有时一天可以回好几个题,每个题通常都会超过500字。过了一段时间,我也成为了《悟空》的签约作者。

疫情期间,我只能在家给学生上网课。我还发现视频内容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受欢迎。我开始自学剪辑,并尝试将自己制作的一些科普视频内容发布到西瓜视频上。长度一般都是十多分钟,内容一般是我日常讲授的课程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比如量子力学、芯片等。我积累了数十万粉丝。

后来我发现短视频是传播的“窗口”,传播得更快、更广。我正式加入抖音,成为一名正经的戴老师。

戴淑熙的抖音科普合集

“抖音上已经有科普炸弹了”

刚开始做抖音的时候,我把自己制作的长视频改成了一两分钟的短视频发布。后来我觉得短视频有它自己的传播规律,所以我开始专门针对抖音设计视频的节奏和风格。例如更高的信息密度和更快的语速。

这样做了大半年,我决定参加拍摄。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后来发现视频里也出现了很多高手,所以也就没有那么担心了。一开始,我几乎没有专业设备。我在家里的客厅和餐厅之间拉了一个黑色的窗帘,放了三个储物架,放了几本书,并设置了背景。我坐在餐桌前拍摄。没有相机,就用手机记录;没有提词器,我就背了提前写好的剧本。

后来我打算让这个更“专业”和“有趣”。我从粉丝那里找到了一些合作伙伴,请人帮忙设计卡通人物和动画演示。作为一名“技术人”,我换了很多相机和镜头,使用了无线麦克风和提词器。我也进行过很多次直播,每次都和大家聊一两个小时。

我的科普比较硬核,讲的是量子力学、核电站、黑洞、《为什么火箭点火时发射台会喷水?》“为什么粒子加速器要消耗这么多电力?”《两个黑洞碰撞时会发生什么?》,而下面的内容大多与芯片有关。关于如何制作芯片,我分为很多步骤,制作了多个视频。从最初的芯片设计、EDA软件、光刻以及后续的封装测试,整个过程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授。

在讲解的时候,我会找一些大众直观的比喻,方便大家理解。例如,爱因斯坦在谈到广义相对论时,提到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可以变形。这句话听起来很难理解,但你可以把大星星比作铅,把空间和时间比作一张床。如果你把铅这样重的东西放在床上,床自然会随着铅的质量而变形。

为了引起大家的兴趣,我还制作了一个视频,名为《你在家能制造吗?》事实上,无论从材料还是配置集中度来看,人们都不可能凭手头的物品实现制造。我想用有趣的方式点燃网友的兴趣,然后深入讲解、拆解看似困难的物理知识。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如果说专业学者的科学知识是酒精浓度极高的伏特加,那么面向大众的科普视频就是果酒,含有酒精,但不会让人晕倒。那种微醺的感觉就是吸收知识的过程。

物理学是一切事物的原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但大家对此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那就是似乎很难学。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为什么你觉得学习很难?看起来理论和公式都挺难的,但是这些内容都有很好的应用性。我会通过应用来分解理论和公式,并通过视频的帮助向您解释。

有一天,我的抖音后台突然“炸了”,打开手机,显示“999+”消息。那是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一段“疯传”的视频讲述了为什么总是有人在冰壶前面刷冰。最终它获得了数百万个赞和超过7000万次观看。

我渐渐发现,每个人的求知欲都是那么强烈。有人在评论中留言,“抖音上已经有科普炸弹了”。还有人调侃“月薪3500我能看这个吗?”但我却能清晰地感知到每个人自嘲背后的普通人。公众对知识的渴求。也有人给我留言说我还想看这样那样的内容。如果适合我,我就会继续做。

我也越来越意识到,做一名抖音科普博主可能不仅仅是我的一种爱好,更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科研之外的工作和责任。不过,这次上课不是在教室,也不是实验室,我面对的学生也不仅仅是班里的几十、几百人,而是上百万人。现在,我的抖音账号有151万粉丝,687万点赞。

戴淑熙用有趣的方式拆解复杂的物理知识

老师借了我的TikTok视频在课堂上播放

依托抖音,除了教学科研,我把科普变成了我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工作,我很满意。还要感谢我的母校和我现在的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对我的支持。学校得知我在制作视频科普,提供了很多帮助。

几年前,我依靠学院申请了河南省物理科普教育基地;去年,在河南省科协的支持下,我申请了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有100多平米,现在我的视频也在这里拍摄;今年年初,我还申请了河南省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

我逐渐发现,以前我的视频更多是针对成年人,但青少年也需要受到同等甚至更多的影响。有一次,郑州洪水期间,我发布了一个“医院停电了怎么办”的视频,介绍洪水期间如何进行电力救援。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他的孩子把这个视频看了几十遍。很多时候,他向别人“炫耀”,说如果医院停电他知道怎么办。我知道之后,其实心里还是挺有感触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可能仅仅因为一本书或一个视频而爱上科学。

从那时起,青少年也成为我科普内容的重要受众之一。我们会邀请中小学生来基地做实验。例如,如果你触摸金属,你的头发就会爆炸。我们也会去各个学校的班级,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

我也会将完成的短视频展示给自己班上的学生。毕竟有些原理光是描述是很难理解的,有些公式的建立也很复杂。一旦打开课本,直接面对公式,人们就会有些摸不着头脑。物理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人眼大小的原子、原子核,大到难以实际观测的浩瀚宇宙。视频可以清晰具体地呈现这些内容,成为每节课前的“热身”时刻。我给学生们讲一个故事。

在我们学院,我每年都有几次培训乡村教师的机会,每次都会讲如何制作短视频。如果有经验不足的老师想借用我的抖音视频给孩子们看,我一定会表示“大力支持”。

我接下来的工作计划之一是拍摄一群青少年进行有趣实验的视频。实验工具是触手可及的硬币或尺子,未来可能会在公共场所播出。

我还计划在抖音开设直播公开课,讲述宇宙的奥秘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科学家的研究精神。也许有些内容在生活中用不到,但这是整个人类的探索。我希望我的视频能够成为大家仰望星空的小窗口。

我今年47岁,也许不是科学研究的黄金年龄,但我认为科普工作同样重要,充满未知和挑战。我还是喜欢乱来,还是不想过一成不变的生活。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退休后依然做抖音,成为一个真正的“银发创作者”。如果关注我的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对科学感兴趣,我会很高兴。

戴淑熙在科普

柱子

对于在家如何造?网友这是月薪3500的我能看的吗……的相关话题,本篇文章对出一本书需要多少这样的内容已经进行了解,希望能帮助到诸位网友!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