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继续爆发?专家全国有12亿人感染,仅剩小部分人未感染

有关于网上说的新冠继续爆发?专家全国有12亿人感染,仅剩小部分人未感染和一些打开国内疫情分布图的相关题,大家都众说纷纭,小编为你带来详细的讲解。

消失的新冠

COVID-19疫情已持续三年多。从2020年初首次发现到在全范围内迅速传播,到2021年出现多种突变株、2022年开始大规模疫苗接种,再到2023年,新冠病衍生株出现了如Omicron导致其迅速传播。

一直以来,新冠病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不断适应、变异。目前,疫苗对大多数人的有效性正在减弱,那么新冠病疫情还会爆发吗?中国有多少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RNA病

新型冠状病是一种单链正链RNA病,属于冠状病科。其基因组长度约为30kb,编码16种非结构蛋白和4种结构蛋白。结构蛋白包括刺突蛋白、膜蛋白、核衣壳蛋白和酶蛋白。刺突蛋白是病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关键因素,也是病突变和免疫逃避的主要靶点。

新型冠状病的颗粒直径约为60-140nm,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剂、过氧乙酸、氯仿等脂类溶剂可有效灭活病。S蛋白是冠状病的特征之一。它位于病颗粒表面,形成冠状突起,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病进入细胞。

侵入人体

新型冠状病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新型冠状病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污染物而传播,例如触摸感染者使用过的物品或表面,然后触摸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

飞沫传播是指通过吸入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含有病的液体颗粒进行传播。这些颗粒在沉降前通常会在空气中传播1至2米。

空气传播是通过吸入感染者产生的含有病的气溶胶而发生的,这些气溶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并且可以在封闭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距离传播。

新型冠状病为何能够感染人体?

这与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一种称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受体的结合有关。ACE2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呼吸道、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器官和组织的酶。它参与调节血压和炎症反应等生理功能。

新冠病的刺突蛋白上有一个叫做受体结合域的区域,它可以与ACE2受体高亲和力结合,让病进入细胞并开始复制。此外,新冠病的刺突蛋白上有一个称为多碱基切割位点的区域,可以被人体细胞中的酶切割,导致刺突蛋白变形并与ACE2受体结合得更紧密。这些特点使得新型冠状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适应性。

新冠病疫情未来小规模疫情增多、季节性弱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认为,COVID-19疫情不太可能再次导致医院不堪重负的井喷式疫情,因为中国80%以上的人口已经接种了COVID-19疫苗,而且大多数人都接种了疫苗。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他表示我们预计未来新型冠状病疫情将呈现小规模疫情增多、季节性弱的特点。小规模疫情是指在某些特定地方或地区出现较多感染者,但没有蔓延到整个城市或省份。弱季节性意味着随着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新冠病的生存能力和传播能力将会下降。

钟南山教授解释,造成大量小规模疫情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新冠病不断变异,产生新的传染性更强的突变株,比如目前流行的XBB116谱系;其次,新冠病疫苗对某些人群的保护作用不足或减弱,比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较早接种疫苗的人等。

COVID-19Arcturus菌株

XBB116是新型冠状病的Omicron重组株。它属于XBB家族,俗称“Arcturus”。它是两种不同BA2亚系的混合物,于2023年1月首次发现。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令人关注的突变菌株”。目前,至少在33个国家或地区检测到该病,主要流行于印度、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

与之前的菌株相比,XBB116有以下差异

传染性更强据研究,XBB116的传染性比XBB1和XBB15株高约117至127倍。这可能与其刺突蛋白上的新突变位点有关,使其更容易逃避免疫反应。

不增加致病性目前,没有证据表明XBB116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增加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与其他Omicron分支相比,XBB116“不会造成额外的公共卫生风险”。

症状各不相同一些报告表明,感染XBB116的人会出现结膜炎症状,尤其是儿童。虽然结膜炎并不是COVID-19感染的新症状,但它可能比之前想象的更常见。

他表示我们需要密切监测新冠病变异情况,及时调整更新疫苗。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护措施,及时提供第三剂、第四剂加强疫苗接种。

全国有1.1-12亿人感染

钟南山教授还透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统计数据他估计全国有1.1-12亿人感染了新冠病,只剩下一部分未感染者。剩下的人中,有的抗体不合格,有的还没有完全接种疫苗。他说这个数字是根据我们的抗体检测结果和全国流行病学模型计算出来的。

我们发现,很多地方的抗体阳性率都超过了80,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90以上。这表明这些地方的大部分人口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疫苗接种引起的。此外,绝大多数感染都是轻微或无症状的,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虽然这个数据看似令人震惊,但实际上也有积极的一面。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接近群体免疫的门槛。群体免疫是指一个群体中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力,可以阻止病的传播并保护整个群体。

根据我们的计算,新冠病的群体免疫阈值约为85。也就是说,当全国85%以上的人口免疫时,才能实现群体免疫。目前,我们已经非常接近这个目标。

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群体免疫呢?钟南山教授表示,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新冠病的变异情况、疫苗接种覆盖率和有效性、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认为我们已经赢了,”他说。

新冠病仍在变异,更危险、更隐蔽的新变异株可能会出现。要加快剩余人群疫苗接种,及时更新优化疫苗。我们还需要继续落实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等防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群体免疫,最终战胜新冠病疫情。

钟南山教授最后呼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击新冠疫情。他说COVID-19是一场全公共卫生危机,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要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发挥作用。我们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结束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

本文对新冠继续爆发?专家全国有12亿人感染,仅剩小部分人未感染和打开国内疫情分布图的题作详细解,希望对诸位网友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